查看原文
其他

前方后方,都是英雄:致敬“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自十九大以来,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激励了无数热血国民奋勇向前。殊不知,在无人关注的贫瘠县镇,早有人为此默默无言地践行了几十年,初心不改。



他是张富清,一位从硝烟中走出的战斗英雄。战争年代洒热血在最前线,和平时期藏功名于贫瘠县镇。他曾血战沙场九死一生,也曾扎根群众无怨无悔,是当之无愧的人民榜样。


2019年6月17日,中央宣传部授予张富清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并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他的先进事迹。当晚9时,央视综合频道《时代楷模发布厅》栏目播出发布仪式。



“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忘本色。”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评价,可谓是张富清老人一生的真实写照。



战功卓著的英雄


1948年,中华大地烽火连天,人民解放军南征北战。24岁的张富清就是在这年三月光荣入伍,成为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359旅718团2营6连的一名战士。


战士,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呼,意味着有人沙场为国死,意味着有人马革裹尸还。作为战士的张富清,在每次战斗中都冲锋在前,立下了不少战功。


立功登记表



1948年6月,张富清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个、打死敌人两个、缴机枪一挺,并巩固了阵地,使后边部队顺利前进,立师一等功。


7月,他在东马村带突击组6人,扫清敌人外围,消灭了少数敌人,占领敌人一个碉堡,给后续部队打下缺口,自己负伤不下火线,继续战斗,立团一等功。


9月,张富清升任班长,在临皋负责搜索,发现敌人后,迅速占领敌人外围最高点,压制敌人封锁火力,完成了截击敌人任务,迅速消灭了敌人,立师二等功。


10月,张富清在永丰战役中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了敌人碉堡两座,缴机枪良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获军一等功。


……


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签发的《报功书》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那时候,不分白天黑夜,几乎天天在打仗行军。”老人后来回忆,“具体打了多少仗,我也记不清了。”


每次战斗,张富清总是主动要求当突击队员。


突击队员就是“敢死队”,是冲入敌阵、消灭敌军火力点的先头部队,伤亡最大。饶是如此,张富清依然不改初衷,“为了党和人民,就是牺牲了,也是无比光荣!”


这一刻,他的语气坚定严肃,声音更是中气十足。


令他记忆深刻的永丰战役,“一夜之间换了3个营长,8个连长。”亲历战火的人,对战争的残酷更加心有戚戚,几十年后仍然会在深夜突然惊醒。


1948年11月27日夜,张富清和两名战友组成突击组,扒着墙砖缝隙攀上永丰城墙,与围上来的敌人展开激战。


“我一转身,看见敌人将我围住了,就端起冲锋枪扫射,一下子打死七八个。”张富清说,交火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消灭眼前的敌人后,手一摸,发现满脸都是血。原来,子弹擦着头顶飞过,把一块头皮掀了起来……


枪林弹雨中,张富清将捆在一起的8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拉弦引爆。这一夜,他炸毁了敌人两个碉堡,缴获两挺机枪、数箱弹药,并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反扑。


战斗中,他幸存下来,两个战友却从此杳无音讯……


张富清回忆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们牺牲时情景,不禁泪流满面。


因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张富清获得军甲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但老人并不以此居功,“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显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


说到这里,老人有些激动,泪水溢满了眼眶。



平凡岗位上的坚守


1955年初,已是连职军官的张富清面临退役转业的人生转折。“部队号召我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祖国。哪里最困难,我就去哪里。”他这样说。


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


听说湖北西部恩施条件艰苦,急缺干部,他二话不说:“我可以去!”听说来凤县在恩施最偏远、最困难,没有丝毫犹豫,他又一口答应:“那我就去来凤。”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他带着新婚妻子,从武汉出发,一路向西。怀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憧憬,张富清在来凤县扎了根。从此,他乡变故乡。


此后几十年,从粮食局到三胡区、卯洞公社再到外贸局、建设银行。每一个岗位,张富清都兢兢业业,甘当螺丝钉。工作挑最苦最难的干,从不争名争利。张富清把余生献给了来凤,献给了这片曾经毫无关联的大山。


张富清在来凤的第一任职务,是县城关粮油所主任。


上任后,张富清一头扎进工作里,处处身先士卒,日夜加班加点。即便如此,大米还是供不应求。为彻底解决大米供需矛盾,张富清想方设法买来设备,办起大米加工厂。


没过几年,来凤县又遭受了罕见的自然灾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张富清主动前往灾情最严重的三胡区(包括现在的三胡乡及革勒车镇部分)任副区长。为帮助当地百姓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张富清经常下乡驻队,住的都是最困难的农户家。老百姓吃啥,他就吃啥,按标准付给粮票。


扎根农村的张富清发现,当地农业生产所需的小农具严重不足,需要从邻近的湖南省永顺县采购。他就派人到永顺县请来铁匠杨圣,并安排他带领本地几名铁匠一起打制农具。后来,三胡区不仅实现农具自给,还能外销。


1975年,张富清调任当时的卯洞公社任副主任。这一年他已经51岁了,本来安排给他的任务是分管机关和财贸,可以不用下乡。但这位可敬的老人,一上任就主动要求到最偏远、海拔最高的高洞管理区(现高洞村)驻片。用他的话说,“我们光当指挥官不行,还要当好战斗员。”


当时高洞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水,水都漏到地下河去了。张富清到高洞后,一面组织人力下到天坑找水,一面带领老百姓开山修梯田。


高洞在悬崖之间,山路崎岖,生产的粮食运不出去,需要的生产资料又运不进来。于是决定修路。


这一次,张富清依然战斗在最前方。从一遍一遍跑立项,到陪同工程师勘探,再到现场协调施工,张富清总是亲力亲为。几年后,挂壁公路终于修通。


这位当了一辈子突击队员的老人,又一次圆满地完成了突击任务。



在张富清家的墙上,挂着一张奖状。那是1997年张富清参加县里组织的老年活动,被评为先进个人所得的奖状。张富清将奖状装裱进了玻璃相框,端端正正挂在客厅墙上最显眼的地方。



比之赫赫战功,这张奖状的分量实在太轻。但在张富清的眼里,再微不足道的表扬,也是一种荣誉。


越是平凡处,越是见初心。在来凤的半个世纪,张富清的岗位在变,身份在变,但他对党忠诚、为民造福的初心始终没有变。



淡泊明志一心向党


1955年转业伊始,张富清就收起了戎马半生获得的所有功勋,连同封存起来的,还有战火纷飞里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和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太幸运了。我现在生活得这么好,有什么资格拿这些出来炫耀呢?”面对慕名而来的人群,老人语气淡淡。


如果不是一次意外,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一个贫困的乡镇里居然隐藏着这样一位拿过刀扛过枪、杀过敌人点过炮的“人民功臣”。


但,命运总不会让宝珠蒙尘。做过贡献的人,党和政府,永远不会忘记。


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近一个月后,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式挂牌。


“军人是最可爱的人”“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随着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有序开展,许多英雄事迹,陆续被发掘出来。


12月3日,来凤县城。一本立功证书、一份西北野战军的报功书、一枚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奖章,它们突然出现,震惊了所有人。谁都没有想到,在这座被大山怀抱的小县城里,竟“藏”着这样一位共和国的“人民功臣”。



消息出来,张富清老人的儿女都愣住了。他们从来没听父亲讲过立功受奖的事情,只以为他是个普通的“老兵”。


在张富清老人的心里,两个身份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老兵”和“党员”。也是这两个身份,时时刻刻提醒着他,勉励着他,向人们诠释了什么是对党的“绝对忠诚”。


在战场上,共产党员应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敢于冲锋在前、敢于牺牲生命,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在祖国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应做到“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艰苦就去哪儿”,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认为,做这些,只是共产党员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显摆”。军功章,他压进了箱底,就连对至亲好友都不曾提及;干工作,遇到困难和委屈,想想牺牲的老战友,他什么都释然了。


淡泊明志,一心向党,不外如是。


老人的生活也非常简朴。


来凤县城,一处不起眼的巷口,五层高的老式职工宿舍。悬挂着“光荣之家”的一扇木门后,是退休后的张富清终于回到的——家。


旧式的格局,泛黄的墙壁,褪色的墙围,漆面斑驳的木家具,无不诉说着岁月;但那一尘不染的清洁、各得其所的规整,又饱蘸生活的热情。阳台上整齐地摆着一排绿植,像是一队整装待发的战士。


最“现代”的,是客厅一台柜式空调,子女送的,舍不得用,拿干净花布盖得妥帖,再摆上花篮。


老旧的房子,老旧的家具,但张富清和爱人过得很知足。


打满补丁的搪瓷缸



军人老去,军魂不灭


今年,张富清老人已经95岁了。


71年前,他光荣入伍,在枪林弹雨中立下不朽功勋。


64年前,他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


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次选择。无一例外,他都选择了忠于党和人民,服从组织安排,尽全力在平凡岗位发光发热。


如今,军人老去,但军人的毅力不曾退却毫厘。


2012年,张富清88岁,左腿感染,不得不高位截肢。家人们都以为年事已高的老人应该站不起来了,为他准备好了轮椅。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更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张富清不顾88岁高龄,坚持复健,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


卧室的墙上挂着张富清的一部分假肢。


这是军人的模样。即使退役多年,也依然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一路披荆斩棘。


穿上军装,张富清老人笑得开怀。


2019年,新中国已走过了70年的风风雨雨。正是因为有着张富清这样初心不忘、克己奉公的许许多多的人,我们方能克服千难万险,踏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我们同样相信,在广袤的中国疆域上,更有着许许多多如张富清这样的人,将会以同样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同样不畏任何艰险的豪情,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END-

本文内容根据中国新闻网、新华网、经济日报、中国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日报相关文章整合而成,部分资料来源青春湖北、军报记者等微信公众号。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